周子荐 C. JESSY CHOU 官方网站

http://zhouzijian.zxart.cn/

个人简介

C. JESSY CHOU​ 周子荐 (周健) 1955 生於台湾 祖籍河南汝南福建長汀 1977 畢業於台北國立藝專,工藝设計1977 從事設計攝影廣告導演行銷大衆傳播 企劃等工作二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廖峻立|塵 物象之外


物象,紮實具體之形;塵,飄渺虛無之象。兩者如何解惑呢?


筆者在拉塞爾的一段話語中見著曙光,他曾說過:畫家的任務是釋放他們選中的媒體中潛藏的內在生命力,以此來創作出一個前所未見地表現整個自我的最終形象。[1],是故最終形象即是呈現創作者自身內涵及經驗,甚至早已超脫物像之外,進入精神形象思維的視覺感知語彙中。


「藝術,即真、善、美的展現」這句話無庸置疑準確點出藝術的最高真諦,而藝術工作者們所追求即是如此的境界。創作者衷於自我內在心靈感悟及對社會現象體驗,透過各種媒材創作形式,將其想法和感知轉化為圖像、符號語言,以利傳達個人創作思維及抒發自我之體悟。



抽象式圖像的創作表現,是一種最為直覺性的創作表達方式,也直白地闡述創作者個人內在心靈的感悟;而創作者對於物象以內心直覺之觀察並將其抽象化,謂之抽象衝動(Art- Impulse)[2],它在腦中所形成的造型,近乎完整,有時亦可加入自動性技法輔其創作表現,更加有助於將其內心的幻象表達出來。


然而,“直覺”幾乎貫穿藝術創造與藝術欣賞的全部過程。余秋雨先生曾在《藝術創造工程》書中提到:「藝術家的主觀世界、客觀世界的瘉合與撞擊,是被直覺地感應到的。」[3]在西方美學上,也有諸多學者對於創作者的直覺性、直觀性進行研究探討,如柏拉圖(Plato,472-347 BC)、克羅齊(Benedetto Croce,1866-1952)、蘇珊.郎格(Susanne K.Langer,1895~1982)等,但蘇珊.郎格較偏重於藝術邏輯形式和符號進行研究,而克羅齊則側重在直覺的藝術精神形象,他曾提出「直覺即表現」、「藝術即直覺」理論,甚至於《美學原理》中闡述他個人的觀點「精神或內心的事實」,並逐一說明「直覺」在創作者內心轉化為圖像之重要性。


觀看周子荐先生的作品時,筆者突生閃念,好似游移於直覺性創作的思維觸動中,感受創作者所要傳達之心靈意象,宛如仰躺徜徉於浩瀚宇宙之中,小我如同一粒極其微小的沙塵漂浮著。承如周子荐先生之前自序:


< 我的天問  宇塵 >

指紋............是...........來過並存在過的證據

皺紋............似生死之間的戰鬥勳獎

木紋............刻畫春夏秋冬年年歲歲的求生記憶..............

石紋............好個傲骨嶙峋無聲的傷痕吶喊

水紋............應是曾經波動悸動擾動攪動的...........被........動

風紋............也許千古沙石淺潭大洋雲雩才了解它來過的飄乎足跡..............

萬般痕紋......也不過是浩瀚宇宙中小到不能再渺小的塵埃吧


寫過畫下心境的些許痕紋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稱之宇塵............好自大啊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當世界萬物皆為己所用,如此廣闊的創作空間卻創造出無限想像之際,此時不論形象為何,其實早已跳脫物象之形,而身處在精神形象中。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,384-322 BC)在《靈魂》一書說道:「那麼對於思想的靈魂而言,形象取代了直接感知;而當它斷定或否定這些形象的好壞之時,它避開或追逐它們。因此,靈魂在思想時總是伴隨著精神形象。」[4],甚至在東方美學思維體系中,我們也不難發現相同的論述,如在《中國藝術學》一書曾提到:「道,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最具深刻、複雜性涵義的觀念,透過古代哲人對道的各種角度的描述,可以看見其基本的出發點是要探究和解答天人之際的關係。道,決定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特質。」[5]由此能見周子荐先生創作脈絡和思維中,已將東西美學精髓融入於個人創作譜系之內,並且融合設計美學理念創造出屬於周氏獨特圖像與符號的視覺語言,讓觀者徜徉在無邊無際浩瀚的宇宙,寧靜地讀著它所要闡述的想法與人生思考。甚至,透過拆解與解構塵紋組合,再次活化畫面的靈性,讓作品呈現更為獨特的時間空間心貌之境。


筆者記起一段話是這麼說的:「當創作的書寫態度形成,藝術的種子遂於焉產生,藝術家在線形結構的遊走中進行探索冒險,無論是傳統媒材或是新興的科技表現,都隱燃呈現穿越復合的視覺語言。」此為劉永仁先生的論述。恰巧,可說明一位創作者在創作之初,已經逐步完成自身內在圖像符號正在轉化為外在之視覺符碼,至於媒材表現已不是重點,最重要是傳達出創作者獨特的視覺語言。


綜觀周子荐先生系列作品,由生死議題著手逐漸切入探討人生哲理,可謂早已跳出世俗之眼,蛻變生命之心觀看世間萬物之形,將任何形體在其心眼之中「羽化」為塵土,無數塵土匯聚為另一種符號語言,並且將其幻化為內在心靈的視覺圖像,述說著創作者靈魂的精神內涵;將大環境現況咀嚼消化後的現實,產生精神靈魂思維所追求的新心象,在此探索征途之中建構出道道「心痕圖跡」並且架構出內心那浩瀚無垠的大宇宙。筆者認為「塵」之道正是周氏創作核心精神內涵所在,而直覺性闡述更貼近此「道」[6]的表現之法。此二者正呼應著心眼所見羽化為塵,道道心痕圖跡聚合為象,猶如中國美學思想中最重要的核心「天人合一」自然之理。


塵    物象之外,是沉澱、靜逸、幻離或超脫?

靜沉心靈欣賞

也就留待觀者各自直覺體念心照吧!

廖峻立

四川美術學院  講師

寫於台北.重慶兩地

2017.09.09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[1] 葛鵬仁著,《西方現代藝術•後現代藝術》,吉林美術出版社,2000,,頁119。

[2] 抽象衝動(Art Impulse),是在意識上創出獨特的形象,而非模傲。廖峻立撰,《線象-廖峻立創作論述》,2010,碩士論文,頁25。

[3] 余秋雨著,《藝術創造工程》,1993,允晨文化,頁195。


[4] W.J.T.米歇爾著,陳永國譯,《圖像學:形象、文本、意識形態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2,頁12。

[5] 彭吉象主編,《中國藝術學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7,頁380。

[6] 此處所言「道」指「塵」之道,即為周氏創作精神內涵。